# 川渝CP硬核联动:交通、产业、文旅多点开花,80亿氢走廊项目刷新双城记速度当全国还在热议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时,川渝这对"西部CP"已用一系列重磅动作交出新答卷。从全国首条跨省高速氢走廊投运到百万级文旅盛宴启幕,从万亿级产业集群攻坚到政务服务无缝衔接,2025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以"加速度"姿态,书写着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的精彩篇章。## 交通能源革命:80亿氢走廊打通绿色动脉9月8日,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的氢能货车完成首次加注作业,标志着成渝高速氢走廊示范线正式投入运营。这场由川渝两地联手打造的能源革命,一次性抛出总投资超80亿元的合作机会清单,涵盖基础设施、生产制造、研发创新等40个核心项目。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氢能基础设施网络,成渝氢走廊规划构建"2+1"运输体系:两条城际线路辐射成都都市圈与渝西城市群,一条直达干线沿成安渝高速贯通成渝中部地区。目前首座加氢站已投入使用,庆铃集团发布的氢能源商用车矩阵可覆盖从4.5吨轻卡到49吨拖头的全场景需求,中国汽研则配套推出产业赋能保障方案,形成"制氢-储氢-运氢-用氢"的完整产业链闭环。与此同时,传统交通网络建设同样捷报频传。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首座牵引变电所顺利封顶,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超级干线建成后,将与渝宜高铁、郑渝高铁串联,形成贯通京津冀、中原与粤港澳的西部大动脉。公路方面,资中至铜梁至安岳等省际高速公路加速推进,川渝间26条省际大通道已实现双核城市1小时直联、毗邻城市无缝对接的交通格局。## 产业协同升级:万亿集群攻坚"卡脖子"技术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川渝两地正以"抱团发展"姿态冲击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西南铝业今年将联合川渝高校组建创新联合体,重点攻关轻合金材料"卡脖子"技术,目标实现与成都企业的合作产值翻番,助力打造千亿级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这种"核心材料-精密加工-终端应用"的跨区域产业闭环,已成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特色消费品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板。氢能产业的协同发展更是开创了国企、央企、民企、外企"四企联动"新模式。重庆高速集团发布的《成渝高速"氢-电"走廊协同发展行动方案》,与四川联和氢能集团的Haas服务体系形成互补,重庆银行则推出绿色金融方案提供资金保障,多方合力推动氢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据统计,仅渝富控股集团一家就已在成渝地区累计投资740亿元,带动产业总投资超2200亿元。## 文旅融合盛宴:百万级活动激活巴蜀文脉9月20日开幕的2025白鹤梁旅游文化节,成为川渝文旅联动的年度重头戏。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文体旅盛宴,不仅邀请了杨宗纬、梁咏琪等7位明星加盟开幕式演唱会,更创新推出川渝毽球公开赛、跆拳道公开赛等10项跨省体育赛事,预计吸引超5000名两地选手参赛,带动百万级游客流量。文化深度挖掘方面,10月将举行的"巴人根脉・时代新生"交流会,将汇聚陕鄂川黔渝5地22个市区的专家学者,共同探索巴文化从学术资源向发展动能的转化路径。这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模式,正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加速升级。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文化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均突破1400亿元,今年两地更提出文化产业增长8%的目标,计划新增10家以上文旅优强企业。## 制度创新突破:十九条举措共建统一大市场在打破行政壁垒方面,川渝两地今年推出的19条市场一体化举措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跨省迁移登记"一件事"改革全面落地,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文件互认试点稳步推进,涉税涉费数据实现川渝两地直达快享。这种制度创新不仅降低了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更促进了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人力资源领域的协同发展同样值得关注。9月16日在宜宾举办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主题活动,吸引了川渝两地45名高层次人才参与,涵盖生态环保、工业技术、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这种常态化的人才交流机制,正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在金融领域,成渝金融法院的专业化审理优势持续释放,驻区金融机构已为成渝共建项目提供1030亿元授信支持。从氢能走廊的绿色革命到万亿产业的协同攻坚,从文旅盛宴的文化共鸣到制度创新的破壁行动,川渝这对"CP"正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姿态,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随着320个川渝共建重点项目今年将完成5400亿元投资,这幅"两地一家亲、协同向未来"的发展画卷,还将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