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组织满帮集团、货拉拉、滴滴送货、快狗打车四家主要网络货运信息交易撮合平台联合签署《网络货运信息交易撮合平台保障货车司机合法权益自律公约》(简称《自律公约》),重点围绕保障货车司机权益提出10项具体措施,其中“保障运费及时结算”是核心内容之一。 一、公约核心措施:运费结算机制升级1. 多重保障手段 平台将综合采取货主预付运费、购买运费补偿险、运费催付、赔偿先付等方式,确保司机及时、足额获取运费。例如,货主需提前支付运费至平台监管账户,若货主未按时履约,平台将启动补偿机制先行垫付运费。2. 禁止提现关联限制 明确承诺不将司机运费提现与平台行为分、能量值等关联挂钩,避免因非客观因素拖延支付。这一规定直接回应了此前司机反映的“提现难”问题,确保运费结算不受平台内部考核机制干扰。3. 失信货主联合惩戒 对发布虚假货源、恶意拖欠运费的货主账号,平台将限制下到付订单、实行封禁,并共享失信货主清单,实现“一家平台封禁,多家共同抵制”。此举通过行业协同施压,提升货主违约成本。 二、行业背景与痛点回应1. 运费拖欠问题突出 此前货运行业普遍存在货主拖欠运费现象,部分平台通过“行为分”等机制变相限制司机提现,导致司机现金流紧张。据行业调研,约40%的司机曾遭遇运费延迟支付,平均拖欠周期超过15天。2. 平台抽成与运价乱象 部分平台通过高抽成、压低运价获取利润,司机实际收入被压缩。公约提出持续开展抽成阳光行动,要求平台公开计价规则,降低过高抽成比例,并合理设定免费等候时长,从源头改善司机收入结构。3. 监管与自律双重驱动 此次公约是继2024年满帮与10家平台签署《网络货运行业自律公约》后,行业进一步规范的举措。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近年持续推动货运行业降本增效,要求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此次公约可视为对政策导向的响应。 三、执行机制与社会监督1. 行业协会牵头落实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作为组织者,将推动公约落地执行,并通过12328接诉即办机制处理司机投诉。平台需在规定期限内核实办理投诉,提升问题解决率。2. 技术与数据支撑 平台将利用信息化手段监测运价成本,建立过低运价阻断机制,拦截明显低于运输成本的货源信息。同时,通过货主实名认证(2025年11月1日起全面实施)和货源信息审核,从源头减少虚假交易。3. 社会监督与司机参与 公约鼓励新闻媒体、司机群体监督,并要求平台通过司机恳谈会、社区等渠道畅通诉求表达。例如,货拉拉等平台已在App端增设“公约反馈入口”,司机可实时反馈问题。 四、潜在挑战与未来展望1. 执行力度与合规成本 平台需投入技术和人力成本优化支付系统、建立补偿基金,可能短期内影响利润。此外,如何平衡货主与司机利益,避免预付运费增加货主负担,仍需细化操作规则。2. 行业协同与长期效果 公约的实际效果依赖于平台间的协同执行。例如,失信货主清单共享需技术对接和数据互通,若部分平台执行不力,可能削弱惩戒力度。未来需观察行业协会是否建立评估机制,定期发布执行报告。3. 政策与市场双重引导 交通运输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网络货运行业交易成本需下降6%-8%。此次公约若有效实施,将为达成这一目标提供支撑,但仍需结合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升级等政策综合推进。 总结此次自律公约的签署标志着货运平台从“规模扩张”向“规范运营”转型的重要一步。通过预付运费+补偿险+失信惩戒的组合机制,以及抽成透明化和禁止提现关联等措施,有望系统性改善司机运费结算困境。然而,其成效最终取决于平台执行力度、行业协同水平及监管部门的持续监督。对于货车司机而言,公约的落地将直接提升收入保障;对行业而言,则是迈向健康生态的关键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