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光伏全线爆发!市场有望延续良好增长态势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光储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阳光电源2025年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178亿元,同比暴增128%,营收占比达40.89%,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
这家中国企业的故事正是当前光储行业爆发式增长的缩影。2025年以来,随着两部门《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发布,中国储能赛道再度升温。
该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01 行业现况:供需逆转,市场景气度攀升
2024年,中国储能市场尚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全年新增装机仅77.3GWh,出货量却高达301GWh。
但2025年以来,行业格局发生逆转,“供不应求”现象开始出现。
国内市场,今年上半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达56GWh,同比激增68%,拉动储能电池出货量飙升109%至252GWh。
8月国内储能招标规模同比增幅超500%,环比也接近200%,需求爆发态势明显。
光伏市场同样呈现复苏迹象。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40.27GW,同比增加49%。
九月份新增装机9.7GW实现环比回升,第四季度国内装机“小幅翘尾”仍可期。
02 政策驱动:告别“强制配储”,市场化机制确立
2025年2月,“136号文”(《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布,宣告了“强制配储”时代的终结。
该文件最核心的突破是明确“不得将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并网前置条件”,直接终结行政强制配储模式。
这一政策推动储能从“必须完成的政策任务”转变为“能赚钱的盈利选择”,企业可通过峰谷套利、辅助服务等方式覆盖成本。
政策落地后迅速触发抢装潮,2025年3-5月国内储能招标量达19.2GWh,同比激增210%,头部企业订单排期延伸至2026年5月。
随后,《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2025-2027年三年内全国储能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
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03 需求扩张:四驾马车齐头并进
新能源配储
新能源配储作为基本盘,受136号文存量抢装驱动。2025年1-9月,国内风电、光伏新增装机102GW,其中6月1日前并网的项目占比68%。
用户侧储能
用户侧储能表现亮眼。广东、江苏等省份峰谷价差超1.2元/度,配套1MWh储能系统的企业年套利收益可超180万元,投资回收期缩至3.5年。
2025年1-9月,国内用户侧储能新增11.3GW,同比增长230%。
电网侧储能
电网侧储能在向“多收益模式”转型。2025年7月广东启动省级虚拟电厂试点,整合2GW用户侧储能资源。
2025年1-9月,国内电网侧储能招标量达9.2GW,同比增长105%。
数据中心储能
数据中心成为第四大需求支柱。在“东数西算”与AI算力扩张的双重驱动下,2025年1-9月国内数据中心储能新增15.8GW,同比激增280%,占整体新增装机的38.5%。
根据IEA预测,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量将达1200GW,较2025年增长380%,对应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
04 全球视野:海外市场同步爆发
海外储能市场需求同样旺盛。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获得199个海外储能订单,总规模高达160GWh,同比激增220%。
在美国,储能补贴政策持续至2033年,行业经济性显著,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大型光伏储能项目的财务成本将降低,进一步刺激开工需求。
2025年美国储能需求存在前置现象:根据美国当前的税收政策,中国储能电池出口关税约40.9%,但2026年1月起,301关税将从7.5%升至25%,总关税达58.4%,刺激2025年美国储能抢装。
在欧洲,德国、意大利等国推行的分时电价政策使价差扩大至0.5欧元/度,工商业储能投资回报率提升至15%以上。
欧洲工商储保持高速增长,过去阻碍工商业储能发展的监管框架逐渐明确,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将极大推动装机需求提升。
澳大利亚通过联邦+州的叠加补贴,为家庭、小型商业和社区提供前端折扣。2025年标准为372澳元/kWh,覆盖安装成本的30%左右,将户储系统投资回收期缩短至4-5年。
05 企业业绩:龙头公司表现亮眼
相关上市企业业绩数据印证行业高景气。阳光电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众创新航五家龙头企业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超600亿元,平均增速超80%。
阳光电源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178亿元,同比暴增128%,营收占比达40.89%,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
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超越特斯拉,首次登顶全球第一,全球市占率达18%-20%,欧洲市场占比更是从2023年的10%提升至21%。
两大业务齐头并进,阳光电源盈利能力水涨船高。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毛利率为34.4%,净利率为18%,均创下2011年以来新高。
宁德时代储能业务同样表现优异,营收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10%,订单排期已至2026年三季度,增长确定性强。
在行业底部阶段,光伏企业盈利能力也在改善。25Q3以硅料为首的产业链上游价格显著上涨,带动产业链盈利修复。
06 技术突破: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2020-2025年,国内储能系统成本从1.8元/Wh降至约0.8元/Wh,降幅达55%,效率却从85%提升至92%,技术突破成为市场化盈利的核心支撑。
目前锂电池仍是主流技术路线,占全球储能装机的82%,其中280Ah大电芯成为市场主流。
阳光电源的PowerTitan 2.0方案在意大利项目中实现度电成本0.32元/度,低于当地燃煤电价。
当前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价格已降至0.5元/Wh,叠加智能BMS系统延长电池寿命15%,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仅0.35元/度,在峰谷价差较大地区已实现“无补贴盈利”。
针对长时储能场景,多种替代技术路线正加速发展。全钒液流电池成本降至1.5元/Wh,循环寿命超1.5万次。
河北30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系统效率达70%,成本下降35%。宁德时代推出160Wh/kg钠离子电池,成本低30%,已在低温地区试点。
07 前景展望:未来增长动力充沛
中长期看,全球以及中国储能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据Wood Mackenzie乐观预测,未来十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将增长七倍以上,总量突破1TW/3TWh。
为实现这一目标,2034年前全球电池储能系统投资需求将达1.2万亿美元。
AI驱动的AIDC需求成为新增长点。100MW数据中心可带动450-800GWh的储能需求,2024-2030年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年复合增速将超80%。
国内方面,2030年储能累计装机量预计达236.1-291.2GW,其中数据中心储能占比将提升至25%。
广发证券研究预测,25-27年全球储能装机规模为228/280/366GWh,同比+18%/+23%/31%。
市场变化悄然发生。八月国内储能招标规模同比增幅超500%,环比也接近200%,需求爆发态势明显。
随着“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优化能源骨干通道布局,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电新行业再次迎来景气上行。
这个曾经依靠政策扶持的行业,如今已学会在市场化环境中自力更生,未来十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将增长七倍以上,储能不再是能源系统的配角,而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