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的日子确实不容易,这主要体现在其业绩下滑、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具体如下:业绩持续下滑:光明乳业已历经多个季度营收下滑,2025年上半年,其实现营业收入124.7亿元,同比减少1.9%;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下降22.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52亿元,同比下降27.8%。且近三年中报营收持续下滑,已退回至2020年同期水平。核心业务受挫:以低温鲜奶为主的液态奶是光明乳业的核心收入来源,今年上半年,光明乳业液态奶收入66.06亿元,同比下降8.64%,占总收入的比例约为53.09%。在其大本营上海,液态奶业务也难逃下滑趋势,今年上半年,光明乳业在上海的经销商数量虽有增加,但营收却同比下降6.93%。收购企业拖累:2021年光明乳业收购的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2022-2024年业绩承诺完成率分别为103.1%、82.56%、95.22%,三年合计实现扣非净利润2.7亿元,业绩承诺完成率93.32%,未能完全完成业绩承诺。2010年收购的新西兰乳企新莱特也深陷亏损泥潭,2021年至2024年,新莱特的净利润分别为-0.4亿元、0.28亿元、-2.96亿元、-4.5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0.63亿元,还因a2牛奶公司收购雅士利在新西兰的工厂,其代工生意可能受影响。市场竞争激烈:在基础白奶领域,光明乳业基本上被伊利、蒙牛两大全国性巨头垄断。同时,随着君乐宝、新乳业等全国性龙头,燕塘乳业、卫岗乳业、辉山乳业等区域性龙头加速布局低温奶,光明乳业的市场份额受到挤压。品控问题频发:“黑猫投诉”平台上有近千条投诉包含搜索词“光明牛奶”,不少消费者投诉内容是有关“牛奶变质”“异味”等食品安全问题,小红书等社媒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对于光明牛奶食品安全和品控问题的吐槽,这消耗了消费者对光明品牌“新鲜、安全”的信任。资金压力增大:由于新莱特亏损不断加大,光明乳业不得不对这笔收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年累计减值超过5.41亿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其货币资金仅25.63亿元,却有短期债务1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9.49亿元,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的覆盖率降至37.89%,财务风险持续上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