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和技术处理,正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神奇生物材料。以下是一些花粉转变为生物材料的实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花粉微凝胶材料: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赵南俊教授团队将花粉置于80摄氏度的氢氧化钾碱性溶液中培养,改变了花粉颗粒的表面化学性质,使其从坚硬、惰性强的颗粒变成了果酱般的黏稠微凝胶。这种微凝胶有望成为制造多种环保材料的通用基础原料,如将其倒入扁平模具并干燥后,可形成坚固且富有弹性的纸张或薄膜,还可用于制造智能执行器、可穿戴健康监测器等。此外,冷冻干燥后的花粉微凝胶会形成多孔海绵,可用于制作组织工程支架、止血材料或吸收泄漏的石油。武汉大学:花粉 - 甲壳素海绵及生物塑料: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邓红兵教授、赵泽副教授团队利用鱿鱼骨提取的β-甲壳素作为柔性骨架,嵌入天然疏水性花粉颗粒,制备出具有微纳结构和高度孔隙率的海绵状材料。该材料可高效吸附水体中的纳米塑料污染物,吸附容量高达236.3 mg/g,且对不同粒径、表面电荷和类型的微塑料均具有出色的广谱适应性,还可循环再生使用至少10次。此外,团队将花粉与少量预处理后的棉花纤维混合,借助自然干燥过程,开发出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环境友好性的新型生物塑料。其拉伸强度达52.22 MPa、杨氏模量达2.24 GPa,可媲美甚至超越部分主流可降解塑料及石油基塑料,且使用后可通过水处理循环再生,废弃后半年内可被微生物完全降解,不产生微塑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