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关于“大兴安岭深处的植物扎染工匠:草色染指 布里生花”的详细介绍: 工匠介绍于艳芳: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植物扎染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是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人,也是牙克石市高级职业中学美术老师。 扎染之路- 2017年,于艳芳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便是植物扎染。当时正值金秋,大兴安岭丰富的野生浆果和多彩灌木为她提供了灵感,一块白棉布和一盆蓝莓汁开启了她的植物扎染探索之旅,从此她开始用金莲花、蒲公英、板蓝根等提取色素染制各类织品。 技艺特色天然染料:扎染的染料来源于大自然,如野生的山丁子、稠李子、红豆、蒲公英、灰菜、荨麻等,无毒无害。于艳芳还从野生蓝莓中提取出二十几个色阶,丰富了植物染色色谱。独特工艺: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结合添加食盐、矾、醋等媒染剂,通过反复浸染、晾晒,使原本单色的织物有了更多色彩。于艳芳一般不戴手套进行扎染,双手常年是灰绿色。图案与材质:有着“人工捆扎,天赐纹样”的特质,纹样在染后才能知晓,充满惊喜。近年来,于艳芳主要选择真丝、羊毛、羊绒等高级材质,用简单的扎结线条凸显材质高级感。 传承与发展教学培训:于艳芳不仅将植物扎染引入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制作帽子、围巾、服饰、背包,以及羊毛毡画、挂件、冰箱贴等近百种文创作品。同时,她还定期对失业人员、残障人士或对植物扎染技艺感兴趣的年轻人进行教学培训。合作与推广:于艳芳的作品因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内蒙古展览馆、巴尔虎蒙古部落等合作邀约,还在北京文创展上被文旅部专家点名推荐,让呼伦贝尔特色的植物手工扎染技艺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