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正在研制的巨型钻地炸弹新型号是下一代钻地炸弹(NGP)。以下是其相关信息:研制背景:在2025年6月21日美军对伊朗核设施的“午夜之锤”行动中,GBU - 57巨型钻地炸弹的表现未达预期。尽管对伊朗福尔道、纳坦兹和伊斯法罕的核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但并未完全摧毁,尤其是福尔道地下核设施,在遭到12枚GBU - 57攻击后,地下结构仍未被摧毁。而且美军GBU - 57相关炸弹库存消耗殆尽,同时美国的主要潜在对手都在建造深藏地底数十米甚至更深的地下设施,因此美军需要研制新型钻地炸弹。性能特点: 重量更轻:GBU - 57重达13.6吨,只能由B - 2战略轰炸机携带。而NGP弹头重量指标小于2.2万磅(约9.98吨),更轻的重量意味着会有更多轰炸机或战斗机具备携带能力。 命中精度高:设计指标要求新的钻地炸弹在GPS信号被干扰甚至中断的情况下,“命中目标周边约2.2米内的概率达到90%”。相比之下,现役GPS制导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在最佳条件下可击中指定目标约5米范围内,GPS信号丢失时,命中精度会扩散到30米范围内。 钻地能力强:由于GBU - 57依靠巨大动能实现钻地效果,对投掷高度和速度要求苛刻,且降落过程中没有动力。而NGP未来可能具备动力防区外发射能力,相关效果图出现了带有火箭助推器的设计。助推器可增加打击半径,让轰炸机在对手打击范围外发射,还能增加钻地炸弹的动能,提升钻地能力。美国空军要求NGP在更轻的重量要求下,能够钻透更坚硬的岩层和混凝土,或埋藏位置更深的目标。 打击模式多样:未来NGP可能是一个系列,与美国空军秘密发展的“远程打击”(LRS)系统有关,该系统包括新一代B - 21隐形轰炸机、AGM - 181A核巡航导弹等。发展方向:美国空军估计2050年先进防空导弹的拦截范围将增加到1600公里,因此未来空射武器需具备在对手防空区外的打击能力。NGP可能会朝着具备动力防区外发射能力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未来作战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