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犹他大学工程学院团队在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提出将偏微分方程的信息编码到光波中,并通过一种名为光学神经引擎(ONE)的新型光学设备进行高效处理。以下是对相关内容的具体介绍:背景:偏微分方程用于描述多个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模拟复杂物理、工程和自然现象中具有强大的预测能力。但目前求解这些方程的计算技术通常需大量时间和计算资源,限制了其在实时或大规模应用中的可行性。工作原理:ONE系统结合了衍射光学神经网络和光学矩阵乘法器的技术优势。它利用光波的强度和相位等特性来表示方程中的各个变量,让光波穿过ONE中的一系列光学元件,光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演化,最终呈现出对应特定偏微分方程解的状态。这种方法借鉴了机器学习中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将其引入光学领域,利用光子器件实现类似功能,速度更快、能耗更低。实验测试:研究团队在多种经典偏微分方程上进行了测试,包括达西流方程、退磁过程中的静磁泊松方程以及不可压缩流体中的纳维 - 斯托克斯方程。结果显示,ONE在这些复杂问题上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准确性。例如,对纳维 - 斯托克斯方程求解仅用13秒,单次运算能耗为0.001焦耳,达西流方程精度达99.1%。研究意义:该成果标志着光学计算从理论探索向实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下一代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为未来大规模科学计算和工程仿真提供了多功能、高效率的全新平台,有望在地质建模、芯片设计、气候模拟等多个关键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不过,目前ONE主要支持线性偏微分方程,非线性方程求解仍在攻关,还存在硬件适配挑战,需要专用光子芯片,且编程范式也需变革,人们需掌握“光物理编码”新语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