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俄乌双方原定于6月7日至9日交换被俘人员,但乌方无限期推迟了该计划,给俄乌和平前景带来了消极影响,使其变得更加不明朗。相关情况如下:换俘推迟过程及双方表态:俄罗斯谈判代表团团长梅金斯基6月7日在社交媒体上说,俄方已将部分乌方阵亡人员遗体运往两国边境的交换地点,但乌方并未抵达,并且无限期推迟接收遗体和交换战俘的时间。俄方称,此前俄乌在伊斯坦布尔谈判中达成协议,俄方将把6000多具乌军阵亡人员遗体移交乌方,并与乌方交换被俘的伤病员和25岁以下人员。6日,俄方已开始执行协议,将首批640名拟交换被俘人员名单移交乌方,并将首批1212名乌军阵亡人员遗体运抵交换地点。对于俄罗斯方面的说法,乌方暂未作出相应表态。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约”:乌克兰战俘待遇协调总部否认俄方关于乌方推迟交换战俘的说法,称乌方已向俄方递交交换人员名单,而俄方递交的交换人员名单与商定方案不符,乌方提出意见并在等待俄方回应。还表示关于交换阵亡士兵遗体,双方未就交换日期达成一致,乌方愿意继续开展工作并呼吁俄方回归“建设性”工作。乌方相关人员还称,俄方散布此言论是为了向乌谈判代表团施压。对俄乌和平前景的影响: 和谈进程受阻:俄乌双方相互之间的报复行动挑动冲突持续升级。就在换俘计划推迟前,6月6日俄罗斯对乌克兰目标发动了大规模打击,同日乌方也称打击了俄方两处军用设施。这种持续的军事对抗必然会给刚刚恢复的和谈进程带来消极影响,让双方难以建立互信,使得和平谈判难以顺利推进。 双方分歧难以弥合:泽连斯基以“换俘未完成”作为暂停谈判的理由,表面上看是技术性障碍,实际上暴露了俄乌双方在核心诉求上的根本分歧。乌克兰坚持恢复1991年边界,要求俄罗斯撤军并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则要求北约停止东扩,并将乌克兰定位为“中立缓冲国”。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得任何技术性谈判都难以推进,和平前景依旧难料。 乌克兰谈判空间缩小:随着战场消耗持续,乌克兰的谈判筹码正在逐渐流失。根据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数据,截至2025年6月,俄乌冲突已造成超20万平民伤亡,经济损失突破2.3万亿美元。时间越推移,乌克兰在谈判中的处境就越不利,更难以推动和平协议的达成。
|
|